双“11号线”开启新一轮消费“顶流”和交通“融圈”_热文
双“11号线”将带来什么?
【资料图】
——开启新一轮大消费“顶流”和大交通“融圈”
□苏州日报联合调研组
——联合调研组成员——
苏州轨交集团
周 礼 周 韬 朱东岭
苏州日报
高 岩 张云霞 徐蕴海
朱新国 占长孙 王安琪
周锡娟 张 帅
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要建设城市群一体化交通网,加快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建设,有序推进重点城市群多层次轨道交通建设。建设综合交通枢纽集群,优化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功能,打造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系统,推动新建枢纽布局立体换乘设施,鼓励同台换乘,推广全程“一站式”“一单制”服务。
2018年11月,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苏州首条市域轨道线路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正式开工建设。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示范工程,11号线西连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东接上海地铁11号线,是苏州轨道交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线路。
5年后的今天,11号线即将开通初期运营,这条线缩短了苏昆沪之间的时空距离,也将进一步推动苏州市域一体化、沪苏同城化和长三角一体化。最近,苏报融媒记者深入即将开通的11号线及其周边地区采访,对苏沪“11号线”这对“黄金交通线”的价值有了更加丰富的认识。
峰值之一 要素自由流动带来产业发展新一轮“顶流”
11号线将给苏州的市域一体化效应带来新一轮“顶流”峰值。
从11号线的线路布局来看,其覆盖了昆山五大主要经济板块,是昆山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通道。在昆山市交通局副局长夏强看来,这将助力昆山进一步完善包括京沪高铁、沪宁城际、京沪老铁路等在内的“一高一城一普”长三角交通网络,更多的产业资源和创新人才将沿着四通八达的交通脉络汇聚而来,为昆山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示范提供新的强大支撑。
2013年10月16日,上海地铁11号线开通花桥站、兆丰路站和光明路站三个站点,上海与昆山的同城生活由此开启。10年来,沪昆两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度进一步增强。此次,11号线正式运行后终点站为花桥站,与上海地铁11号线形成对接换乘。沪苏昆三地轨道交通上的“深情拥抱”,产业带动效应将进一步凸显。
花桥经促局副局长林燕斌感触颇深,上海地铁11号线开通后,以服务业起家的花桥在“人、财、物”上均得到有效承接,在产业发展上取得了明显进步。在2021年度江苏省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上,119家经济开发区参评,花桥经济开发区综合得分235.39分,首次跻身前十,创历史最好成绩。“苏州11号线与上海地铁11号线对接后,将形成三地互为借力之势,为花桥和昆山在产业布局、人才引进、城市塑造上注入强劲动能。”林燕斌说。
对昆山面积最小的乡镇陆家镇来说,11号线的开通运营将成为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天赐良机。“此次陆家镇境内共设有三个地铁站,早在轨交建设初期,我们就着手进行站点周边TOD城市更新项目规划编制,着眼品质提升,打造‘一岛一仓一园’,做足‘轨交文章’,努力建设带动老镇区发展的核心综合体和多维度多层次的全慢行体验区,形成城水共生、站城一体的天空花园。”陆家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着力打造吸引新兴区域创新要素的共享平台、提升绿色生态宜居形象的特色名片、形成南城北产格局协调发展的服务中枢和激活站点及周边聚合强心的先发引擎。
在紧邻夏桥站的昆山市华成智能机器人产业园,斯坦德机器人(昆山)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永锟同样充满期待。“以往,我们进行高端人才招聘时,总面临被上海‘虹吸’的问题。可以相信,地铁开通后,两地如同一城,越来越‘大都市化’的昆山将成为我们发展的福地。”王永锟说。
当然,同城化不是同一化或者同体化,更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通过城市间基础设施联通对接、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产业关联配套、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等关键环节,在空间上临近且经济联系密切的城市之间构建网络化的统一经济体。这方面,国内第一条跨域地铁广佛地铁已经有了实践。从“中山九路”到“广佛地铁”,从“广州商贸,佛山制造”到“广州研发,佛山转化”,广佛同城的内容在变化,历经了“路通财通”“错位发展”“战略升级”三个阶段,但其实质不变。以广佛地铁贯通为代表,历经20余年发展,广佛同城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就苏州而言,市域一体化是进一步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基础。11号线串联了昆山70%的人口和75%的GDP,苏州大学教授段进军认为,轨道交通发展不是单一的交通建设,而是要形成以轨道交通为轴线的商业轴带、产业轴带。因此,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好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进一步增强区域范围内的空间可达性,把“地理的空间”变成“流动的空间”,这对推动产业的发展融合等将起到重要作用。“在所有的要素的流通中人是第一位的,人员的流动,可以带来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乃至文化流、思想流的高效流动。”段进军说。
“苏州、上海11号线无缝对接,是沪苏同城化的生动体现,也是长三角一体化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苏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苏州主动打破行政界限约束,促进要素有序流动,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主动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作用,扎实推进重大政策、重大事项和重大项目落地落实,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以连接促进融合、以融合撬动红利,推进苏州各板块市域一体化进程。
峰值之二 通勤便利助推旅游消费增量冲向“顶流”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蔡荣介绍,11号线是苏昆沪协同发展的重要联系纽带,具有城区线和市域线的双重特点。
一方面,11号线沿昆山东西向主干路前进路敷设,覆盖了昆山城市主要功能中心、公共服务中心、交通集散点,构建了昆山境内东西向公共交通走廊,可以极大地缓解昆山城区内部交通压力;另一方面,11号线也是昆山与苏州、上海之间快速联系的骨干通道,今年年底11号线将与3号线贯通,届时昆山玉山广场至苏州工业园区东方之门可实现45分钟通达,同时通过双“11号线”花桥站的无缝换乘,可实现苏州主城区与上海的便捷联通,并给上海、昆山之间的通勤出行提供极大的便利。
首先,11号线让昆山“一地享三城繁华”成为现实。
早在2013年年初,上海地铁11号线延伸到昆山花桥的站点还未开通时,上海添优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张欢欢便抢抓先机,率先在花桥买房落户。此次双“11号线”无缝连接,让张欢欢感觉自己每日乘坐的这条轨交“终于完整了”。“虽然对我们往返上海影响不太大,但以后去昆山市区和苏州城区游玩更方便了,让我更有一名新昆山人的归属感。”张欢欢说。
11号线对于昆山市民王靓来说,除了日常通勤更便捷外,更多还能满足休闲娱乐的需求。“这条11号线真的很赞,一头连着苏州,另一头连着上海。从家里出发往苏州方向有正仪站和草鞋山站,暑假里我可以带儿子去逛逛草鞋山考古公园遗址。”同样,往上海方向,王靓也有不少规划,特别是今年暑假想带着儿子乘坐地铁去迪士尼玩一玩。到今年年底,11号线和3号线可以在唯亭换乘。“从家里乘坐轨交到苏州中心,跟同学聚餐购物,昆山与苏州完全就是同城了!”
其次,11号线将进一步活跃沿线的通勤、探亲和旅游消费。
苏昆沪之间已有多种公共交通方式,主要包括高铁、城际铁路、长途巴士、公交车等,地铁方面,上海11号线已在昆山境内设有3站,日均客流量约5万人次,11号线投运后,从昆山市区(玉山广场)到上海境内单程旅行时间约45分钟,到上海西站约1个小时,尤其适合上海—昆山之间通勤、商务和旅游人群。
住在昆山开发区世茂东外滩的宋乔彬是一名沪昆通勤的上班族,每天通过和附近同事拼车的形式往返上海嘉定工业区。“由于要接同事,加上路上可能堵车,每次都要提前一个小时出门,相当于每天要多浪费2个小时。”宋乔彬说,地铁开通后,他就可以在家门口“一站到底”,不仅环境舒适,还省钱省时,想想都开心。
“唯亭”是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的始发站,且11号线、3号线在这里直接换乘。紧邻唯亭站的青苑新二区许多居民,在数月前就开始期盼11号线早日通车运营。“端午节假期前能通车的话,我们就端午节乘坐地铁去上海探亲,如果来不及的话,就暑假带小孙女一起过去探亲。”居民朱阿姨告诉记者,她想要乘坐地铁去上海的重要原因,就是地铁站就在家门口,乘坐起来最方便。“我们不像一些经常外出的年轻人,对各类交通工具都熟悉,对我们不常外出的人来说,无论是自驾、高铁还是大巴,都需要麻烦儿女帮忙,只有家门口的地铁最方便。”
都市中心商业区的“虹吸”效应当然在所难免。但新的出行方式、新的抵达目的地,必然形成新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圈。11号线对于沿线旅游消费的拉动,已呼之欲出。两年前,中部地区第一条跨区域地铁——武汉、鄂州地铁打通,极大地方便了武汉光谷一带的企业员工和科研人员的通勤。鄂州葛店经开区产业经济、房地产和旅游消费,一跃而起,成为武汉周边最具吸引力的地带。
关键在于,苏州、昆山以及11号线周边配套地区能否形成“错位消费圈”有效承接客流“溢出”,比如抓住自身特色,在生态旅游、农业观光、非遗、文化等方面形成集聚区域和拳头产品,打造双“11号线”的苏州文旅IP。
在唯亭的许多蟹农眼里,11号线不仅方便了自己去昆山、上海商洽,也会给唯亭送来不少食客。非凡蟹庄的老板娘高女士介绍,许多来自上海和昆山的食客以往都是自驾过来,周末或假期很容易遇上堵车,而且饮酒后只能请代驾开回上海,费用不菲。“现在顾客可以选择乘坐11号线,一路聊天过来轻松惬意,不用为堵车和停车烦恼,很有度假的放松感。”高女士告诉记者,她对今秋的品蟹季更加充满期待。
“出圈”和“融圈”
一套可复制推广的标准足以打破所有壁垒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示范工程,双“11号线”在“互联互通”方面做了诸多深度探索,这种“无缝融合”在接下来的运营过程中能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得到,更多的壁垒将被打破。
在充分保证安全运营的情况下,苏州11号线最大程度靠近已运营的上海11号线。在苏州11号线花桥站地面二层设置了换乘厅,设东、西两座换乘通道,分别与上海11号线花桥站站厅层东、西两处付费区连通,可根据不同时间段客流特点灵活调整换乘流线组织,提高换乘效率。目前上海、苏州两地已统一地铁安检标准,乘客在“双11”花桥站换乘时实现安检互认,提高了换乘便捷度。
目前,苏州轨道交通与上海地铁已具备了二维码互通功能,实现了同一个App在不同城市调用本地地铁二维码乘车的功能,但乘客跨线路通行还是需要完成出站换乘手续。近期将完成苏州轨道交通与上海地铁二维码“一码通行”的改造,也就是苏州进站扫一个码,上海出站扫一个码即可。
11号线不只是一条地铁,它还是站城融合发展的一次大胆尝试。蔡荣介绍,11号线是迄今为止苏州轨道交通TOD开发规模最大的线路,全线28座车站,有24座车站进行了互联互通的设计,全线出入口与周边建构筑物合建(规划合建)比例达到67%。“随着地铁更好地和城市进行连接,通过我们的地铁线网,大家可以到达更多想到达的地方。”蔡荣说。
11号线建设过程中,昆山轨道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充分发挥全国首家运营跨区域轨道交通的独特优势,将跨区域轨道交通服务的方方面面汇聚成一套标准体系,开辟出了可复制推广的标准化跨区域轨道交通经验,为全国跨区域轨道交通发展建设提供了昆山样本。
11号线“出圈”入沪,是苏州构建大交通格局历史性的一大步,而通过打通各种交通通道,让苏州从市域一体化进一步“融圈”,全方位融入到环太湖经济圈和长三角一体化的辉煌篇章,已经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X 关闭
- 太阳能